連我都可以畢業,你也可以。
你好,我是 114 級畢業生:邱柏宇,這是一個不會讀書,連我都可以畢業的真人實事,你也可以。
轉系不嫌晚
在大二時我從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轉系到資訊工程學系,當時是透過機器人相關的經歷,特殊選才後進入到機電系,在大一發現比起機械硬體還是更喜歡開發機器人的靈魂:程式,而下定決心轉系到本系,印象深刻的是在轉系面試時系主任問說「那為甚麼當初不直接申請資工系呢?」…,我:「發現寫程式更有趣,至少是大二轉系不算晚吧?XD,我保證我會準時畢業的。」
主線任務:修課
轉系因為要補修很多課程,很不巧資工系的程式設計和其他課很容易衝堂,所以助教也提醒我們轉系有一半人會延畢。為了準時畢業,每個學期我幾乎都修滿 25 學分,甚至超修,因為從機電系轉系到資工系其實能抵的學分只有微積分和計算機概論,基本上都得補修,像是程式設計等等,像我就是先修了大二的資料結構,再回頭修程式設計,不過正因為折抵的不多,剛好彌補了系外選修的學分,最後甚至提早在大四上幾乎修滿畢業學分了。
雖然過程中很累,而且本身也不是很會讀書的學霸,我抱持的過就好的原則,在夾縫中求生存,除此之外我會盡量擅長的實作較多的課,功課、期中專題和期末專題花心思下去認真做,基本上都可以順利通關,同時對我來說課程內容也比較有趣。
支線任務:校內外兼職
除了修課以外,在升大一直到大二時我的重心擺在校外和兼職上,我回到當初高中的機器人研究社的母校和臨校,不過是從原本的社長變成社團老師回去帶學弟妹,在過程中,製作教材幫助我統整資料的能力,帶領隊伍的壓力鍛鍊我的心智,也是在這一時期我累積了不少教材以及帶隊參加競賽的經驗,為日後履歷和教學能力加分不少。如果可以,建議多多參加跟自己專業或有興趣的兼職內容,不要因為時薪較低而不敢踏出去第一步,
在大二時修了薛念林老師的網頁開發,可能是表現出很有興趣,課後老師詢問我和另外一個同學有沒有意願維護系上的網頁服務,也是從那漸漸開始從校外的兼職變成校內的兼職了,接著是學校資訊處幫忙優化打卡系統等等,題外話那位同學(Kokoro)也是跟我從機電系轉過來的,但我們在原系根本沒講過話,現在呢,則是一路上每次專題爆肝的戰友。
最後在大三時修了王益文老師的微處理機系統,這堂課我認為是四年大學的課中最有趣的,每次實習課都要實際寫出一個小 Demo,興趣激發動力,課餘時間我甚至會繼續研究其中底層的點點細節,修完課之後,大四開始擔任邏輯設計和微處理機系統的助教,我不認為我在上班,反而像是跟學弟妹們交流,就像回到當初在校外兼職教學生機器人一樣快樂。
最終考驗:畢業專題
轉系到資工系之後,我很幸運有一個互補性很高的小組,有一個和我一起從機電系轉過來的同學,還有另外兩個也是轉系的同學,我們一路破關到畢業專題,理論好的扛教其他人,實作好的扛期末專題,我認為轉系不分系的丁班雖然沒有像是其他班的整體凝聚力,但恰恰小組的濃縮達成了更高的執行協作力。
一切在大三下迎來了最終考驗,我們決定跟著劉怡芬老師投了大專生研究計畫,此後也成為了畢業專題,長達一年多的專題開始了,從讀論文補足背景知識開始,也是這時啟蒙我機器學習,大量的實驗讓我慢慢習慣了研究步調,從收集資料到訓練模型和最後的包裝應用,就像兩年來的期末專題,我們彼此團隊合作,創意加上運氣,很榮幸最後獲得第一名。
實戰:公司實習
每學期幾乎修滿學分,讓我在大四上基本上修完 128 的畢業學分,因此我申請了系上與微程式資訊的企業實習,這是我第一次到公司正職上班,但與此同時,其實還有畢業專題和助教的壓力,所以大四上我度過了壓力最大的時期,很累但也是最充實的一個學期。
在微程式的嵌入式軟體開發實習中,我主要參與了電子投幣器和YouBike微笑單車專案,第一次將課堂知識學以致用,雖然企業和學術有不小的差別,但我認為微處理機系統的訓練,使我在實際開發底層程式時也不會感到特別吃力。在實習結束過後,也會與公司還有外包上的往來,希望自己保持著一定的開發能力。
NEXT:預研生
直到現在我還是在跟著當初喜歡事物的路上,在一個學期的實習後,在四下時我回到了逢甲,順利準時畢業以外,從原本的轉系生到以預研生先修碩班的課,以我自身的例子說明就算轉系只要願意辛苦一點,還是可以準時畢業!
最後我決定跟著劉怡芬老師繼續做研究,接下來我會繼續在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完成我的碩士學位~
祝天天開心
114 級畢業生邱柏宇鞠躬
Personal website: www.poyu39.tw